人民网柏林12月23日电 (记者刘仲华)★★“新中国成立75年来,在中国领导下,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★★★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,使8亿多人摆脱贫困★,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★★。”德国汉学家培高德日前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。
“作为大学生和博士生,我去过中国三次。后来作为研究员,再后来作为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★,我每年都要访问中国数次。★”培高德说★,“过去三十多年间,我亲身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以前我从成都到昆明,坐火车硬座,耗时很长;而现在我可以乘坐高铁,快速、舒适★、准时地在中国各地旅行。”
培高德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已有三十多年,并出版了多本专著★★。上世纪90年代,培高德曾到北京进修中文。2003年,从汉堡大学博士毕业后,培高德在柏林普鲁士文化遗产档案馆任职,期间与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开展“普鲁士—德国与中国”项目。2010年至2020年,培高德担任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德方院长一职★★。他还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。
除了高铁★★,中国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、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楼大厦,还有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和充满求知欲的大学生们★★★,都给培高德留下深刻印象★★★。“改革开放让中国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,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★★★。中国文化对德国人有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。★”
图为培高德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出席中方推介活动并致辞。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
培高德强调,当今世界相互理解与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★★,重大的政治、经济和气候相关问题只能靠各国携手解决。然而★,一些西方国家似乎缺乏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能力★,也缺乏这方面的政治意愿。★★“我目前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推进中德教育领域合作,以实现互利共赢★。我相信这方面合作潜力很大★★★。”
培高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溢于言表。★“我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始于对知识的渴求★。我如饥似渴地研究汉学,以便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。★★★”他说,★“我的工作涉及中国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汇交融。我认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。我多年来的研究重点是中国近现代史,尤其是中国的国际关系史。我特别关注西方自19世纪以来对中国的偏见。此类偏见在今天的对华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。”
在培高德看来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,当今国际局势下★★,建立可以彼此沟通★★、交换意见的平台十分重要★★。为应对全球性挑战,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等多个推动世界朝着和平、理解与合作方向发展的倡议★★。在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★★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这“五通”原则指导下,中国提出的共建“一带一路★★”倡议已经取得巨大成功★。展望未来,他相信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。